(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姚欣然)10月16日,中国地震局发布消息,中国地震局与教育部联合印发《中小学校地震应急避险疏散演练指南》,这是国家层面首个专门针对中小学校编制的地震应急避险疏散演练指南。后续股票配资门户网登录,两部门将推出示范视频和操作手册等解读材料,让地震科普真正落地基层。
前不久,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第一中学师生进行了一场“教科书式”避险疏散,获得全网点赞。10月11日,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4.8级地震,该校4700名师生在59秒内安全、有序撤离,让地震应急避险演练收到更多关注和广泛讨论,也为“让地震科普真正落地基层”提供了优秀样板。
视频截图
作为我国地震活动最频繁、风险最集中的区域,云南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话——面对地震风险,安全不是靠运气,而是靠预案和练习。截至2025年,云南省共有6368所学校参与活动,发放图书25.4万余册、培养科学传播师7842名;开展讲座7800余场次,275万余人次参与;组织演练1万余场次。
据了解,这部国家级《指南》适用于全国普通中小学及中等职业学校常态化地震应急演练,明确了演练准备、震时避险、震后疏散、应急处置、演练总结等环节的具体要求。其中,对师生处在教室、图书馆、操场等不同场所应该采取的避险方式进行了详细介绍,结合地震预警终端推广应用给出了不同预警级别下的避险措施与推荐位置,针对演练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人员受伤、拥堵、踩踏等突发情况制定了具体处置流程,并强调了现场点评与总结改进的要点。
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研究员陈虹介绍,作为普通民众,在日常生活中,应提前排查身边的地震安全隐患,三类情况需提前排查安全隐患。在家中,要注意识别可能在地震时造成伤害的物品,如高大且顶部重物较多的家具、窗户、不稳定的挂件以及非承重墙等。在教室、办公区域,同样要进行风险排查,规划好地震时的避险路径。在上学和上下班途中,也要留意周边环境,避免靠近高大广告牌、燃气加油站和高大建筑等危险区域。
中国地震学会科学普及工作委员会主任高孟潭提醒,不同场景地震避险措施不同。当遭遇地震时,不同环境下的避险方式各异,但“伏地、遮挡、手抓牢”是应对多数地震场景的准则。在室内,如果时间充裕,应尽快躲在坚固家具下方或旁边,如餐桌、沙发、床等,远离窗户、吊灯等悬挂物和非承重墙。厨房存在诸多危险股票配资门户网登录,如燃气泄漏引发火灾和中毒,吊柜内物品掉落伤人等。此外,卫生间也存在诸多风险,因其墙体多为非承重结构,且内部瓷砖、玻璃等在地震时极易破碎伤人。
红腾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